01
浙传像是一个钥匙
“一个优秀的人在任何领域都能做得很好”
Q:陶老师你好,非常高兴有机会采访到您,首先欢迎您加入印象大家庭。请问印象哪一点吸引到你让你选择了印象?可以说一下你与印象之间的故事吗?
陶老师:其实我第一次了解到印象是机缘巧合吧,差不多在大四的实习阶段,我当时在上海实习,最开始来印象的想法就是希望在实习之余找个兼职,补贴一下自己的生活花销,然后就向印象投了简历,当时也算是比较顺利地成为了一名印象的兼职老师。
现在我对于印象最大的感受就是亲切,因为无论是在上海校区,还是在杭州校区,都有很多的师哥师姐们在工作上和生活上都提供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展开剩余90%丨陶哲铭老师 左二
Q:了解到您本硕都毕业于浙江传媒学院,在浙传进行学习有什么感受呢?有什么特色美食或打卡推荐吗?
陶老师:浙传对我来说像是一个钥匙,就是它打开了我新世界的这个大门吧。因为在最开始没来大学之前,我一直是在我老家东北,然后东北的城市发展和这边的城市发展其实是完全两个状况,这边我第一次感受到这种高楼居然可以建到50多层、60多层。在杭州,在浙传是一种新奇的感受。然后随着时间推移,杭州已经变成了我第二个家。
至于说浙传有没有什么好吃的……就像大家说的一样,杭州是个美食荒漠,如果非要我推荐的话,我推荐大家去学校对面的弗雷德广场去看一看,那儿应该有很多好吃的。
Q:您觉得浙传最看重学生的是什么素质,更青睐什么样的学生?可以分享一些你们专业知名校友吗?
陶老师:我一直听到我身边有一些朋友,或者说是我之前教过的一些学生说浙传或者说中传喜欢哪一类的学生,我想跟大家说的是这些刻板印象、假定都不那么准确。
你看,如果说用大家对浙传招生的印象来看,我不是长得最好看的,我不是身材最好的,那我完全进不来这个学校,我觉得可能更多需要去考量的是你内心的底蕴,你到底有没有认真的去想过怎么样去学播音,包括学播音过程当中你需要去怎么准备考试,怎么去完善自己的稿件表达能力和即兴表达能力,这是可能在艺考学习阶段大家需要去注意的。
说到浙传的一些知名校友有很多,像我们印象大家庭里面有很多是浙传毕业的,至于说浙传真正很出名的像是大家比较了解的李想,他是江苏广电的主持人,浙江卫视的沈涛、伊一呀,这都是我们浙传走出来的,现在比较火的像东方卫视的衣漪,包括我本科的室友,有一个自媒体博主叫源来凌晨,大家都很火。
在浙传你能感受到大家是有目的性的,向各个自己所喜欢的领域,去不断的投身扎入的这么一个状态。
Q: 有没有喜欢的专业作品,或是对你职业生涯影响比较大的专业领域名人?
陶老师:有一个,是王洛勇老师,是在我艺考阶段接触到的。我平时的生活除了学习、运动以外,我比较喜欢历史,当时他是演了一个历史类题材电视剧,在里边演诸葛亮,我当时的艺考考双播的英语自备稿件还是王洛勇老师的《出师表》的英文版本。
在我认识这位老师以后,我发现一个优秀的人是在各个领域都能够做的很好,比如说王洛勇老师,他其实不光是播音界的,他是一位影视演员、话剧演员,他甚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百老汇演出的男演员,我觉得他真正吸引我的点就是他做什么都能做得很好,而且做到行业的顶尖,这是我需要去学习的。
02
播音无学,学无止境
“做好表达,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
Q:在您过往的演出或工作中,有没有让您最难忘的经历呢?
陶老师:我最难忘的工作经验应该是我第一次去到CBA主场做记者的时候。当时觉得那些篮球明星一直在电视里,第一次在线下看到一个活人其实内心非常激动,一想到还要去采访他们,也会语无伦次。
我当时遇到了一位非常好的球员,叫林秉圣,包括现在我们都有非常好的关系,平时会在微信上一起互动,他给我的最大的感觉就是刷新了我概念里、认知里的明星是什么样的。其实他们和普通人一样,他们也有日常的社交需求,也很朴实,他们对于工作、对于生活是完全两种态度去对待的,但归根结底都是积极的,是愿意和你做朋友的。
Q:可以展开聊聊您对播音这门艺术的理解吗?你认为学习播音最该具备的素质是?
陶老师:我对于播音这个专业的理解也是不断深入的一个过程,在大学阶段老师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叫播音无学,一个是因为大家能看到这个学科它建设的时间确实不长,另一点在于它其实更多的是依赖于我们的一线实践。那对我来说学习这个专业,在我艺考阶段我觉得我能够通读一篇稿件,把一个文章和新闻读明白即可。
当我刚来到这个学校的时候我发现我还有很多要去调整和改进的地方。比如说怎么去掉听起来就很明显的方音,然后怎么在表达的过程中不卡顿更流利,慢慢的开始去像我们的老师说到的一样做精粹口语的提炼,然后去做上镜的训练。这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但我认为归根结底,我对播音的理解就是做好自己的表达,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你既然是学播音的,你既然未来有所谓的新闻理想,你就做好播音员、主持人的职责和使命。
Q: 您的专业是一门怎样的专业,可以和我们分校一些在浙传的学习生活吗?
陶老师:就像我最开始说我对浙传的理解,它是一把钥匙。在浙传本科的学习当中,我能够体验不同的老师去授课,在浙传的老师无非就是两种,一种是一直在象牙塔里呆着,扎根于学术理想的老师,另一种是从电视台、电台来到学校去授课,从一线退居教师行业的老师。
跟每一个老师的学习体验都是不同的,比如说你跟着这个从一线退下来的老师,你可以跟他学如何去表达,如何去完善对稿件的理解。那可能跟扎根学术、学业界老师,你更多学的就是如何去严谨、逻辑感强的去准备一篇稿件,去做一些论文和学术上的这种写作。
Q:您是从小就对播音有兴趣,还是什么机缘巧合让您选择了走上这条道路呢?可以分享一下您的艺考经验吗?
陶老师:在高中阶段吧。我一直挺想学新闻传播的,因为就想当一个记者,有一点小小的新闻理想,当时想的是去考媒体,出来做体育记者。然后是在高三吧,了解到其实还有艺考这么一个途径,于是就学播音了。因为家里边逢年过节,大家会经常让小朋友演节目,让大伙乐呵乐呵,所以我小时候经常在家表演朗诵,什么满江红啊,将进酒啊,我对这种朗诵、对这种播读其实还是有一点喜欢的,所以说就是对于考学上的需求,对于从小的爱好相碰撞相结合,在了解到了播音这条出路以后然就迅速的投入其中,开始去进行学习。
关于我的艺考经验,我觉得跟大家最多能分享的事就是沉下心来慢慢的去学,最开始对于稿件的理解、表达都是不那么好,但是只要你沉下心来,慢慢的去学,慢慢的去练,到最后都会有一定的提升。
03
肩担责任,回应期待
“把教学变成一种日常行为”
Q: 从舞台走到讲台,您为什么选择成为一名艺考教师?心态有无变化?
陶老师:最开始成为一个艺考老师是完全因为出于兼职,想补贴自己的生活开销,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认为做艺考老师变成了一种责任,在我最开始不了解你的学生们的时候,当我第一次去踏进那个教室,看到他们的时候他们投来的是羡慕期待的眼光,我去怎么满足他们的羡慕和期待。这个眼光很重要,就像你谈一段恋爱在最开始完全不了解的情况下,你需要去展现出你的魅力和吸引力,那我觉得也适用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和相处。
你一定要展现出你确实有能力教授他们一些有用的东西,其次你要展现出一个积极的正向的引导,随着你和你的学生们的关系的深入,你会发现慢慢的你把教学变成一种日常的行为,变成了你觉得理所应当的事情,你开始对他们产生一种责任感。
让我最触动的点就在于我很多教过的学生他们会过来跟我分享最近有什么样的心得体会,最近有什么样的进步,包括是被哪些院校录取,尤其是在录取这件事情上,我当年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和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时候的那种心情,都没有我收到他们被某某学校录取的时候那种感觉来的更激动,来的更开心。
Q:除了专业外,平时生活中您还有什么其他的爱好?
陶老师:其实我除了学专业以外,可能更多的就是打球,尤其在我刚来大学的时候,没有那么大的课业压力,相对高中阶段来说更放松了,我会经常一打打三四个小时,泡在球场里面。
除此之外,我也是一个能静下心来读读书的人,我到现在都能保持每天至少看个半个小时的书。我觉得这种惬意的生活可能以后很难再体验了,所以,我想珍惜一下这段时间。
Q:您的家乡是哪里?对家乡有什么难忘的记忆?有什么好吃、好玩的可以推荐给大家吗?
陶老师:我家是东北的,好吃好玩的肯定是要比杭州多,吃的东北菜,推荐大家我比较常点的锅包肉啊,溜肉段啊,铁锅炖啊,推荐大家不要在上海吃,有机会一定要去当地吃。
比如说大家高考结束以后,暑假不是很长吗?或者某一个冬天,你觉得在时间上还OK的话,一定要去东北去体验一下。东北三个省各个地方他们对东北菜的做法、口味都还会有一些不太一样的地方。
Q: 您在异地求学的生活中有没有不适应的情况,很多同学都有类似经历,您有什么建议能够宽慰他们吗?
陶老师:杭州现在对我来说就是除了我老家以外最亲切的地方,因为我在这生活7年,最开始也是不适应的,像我最开始上学的时候一个学期差不多中间要回去一次,一个多月我就接受不了了,然后慢慢的我发现,在这我接触了一些身边的人,大家很诚恳也很淳朴,也愿意去和你成为好朋友。
我现在慢慢就觉得在南方这边有在南方的快乐,在家乡那边有家乡的快乐,在这边可能更多的是学业,朋友,工作,在家可能更多是一种亲情的温暖。给大家一个什么样的建议呢,我觉得就就五个字吧,常回家看看。
04
开放讨论,严谨求证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人”
Q: 您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是什么样的呢?
陶老师:我是一个比较严谨的人,但是教学理念其实还挺开放的,我虽然是一个J人,但是我是只对自己有一个很大的规划,我在教学上的规划可能仅限于今天要教他们的一个主题是什么。
我认为每一个学生或者说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人,他是完全不同的,大家去怎么定义自己是需要通过自己的实践,自己的尝试的,我是非常鼓励大家在一定的基础上去做不同的跨界,不同的探寻,但是你前提是比如说你在学播音,你最起码的基础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要有的,对于稿件的理解是要有的。在这个基础上,大家怎么想怎么发展我是非常鼓励大家的。
Q: 在以往的教学经验当中,有没有哪一种类型的学生是最让您头痛的?
陶老师:“让我最头疼的”这话可能不太好听吧,但我确实遇到过类似的例子,就是比较自负,盲目自信的人,比如有些人认为自己长得好看就一定能被某一类的院校看重,完全不顾个人能力的评估,也不愿意认真学专业。当然我不是否定他们的全部,但是我觉得无论怎么样你在学习求学的过程当中要耐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的去迈向更高的平台。
如果你希望去一个好的学校,去见识不同的风景,我觉得你还是需要从提升自己开始,长相也好,声音也好,这都是天生的,没法进行翻天覆地的改变,但唯独你自己内心的阅历,你的学识是可以随着时间而积累,它是可以改变的。
Q:您想对未来即将成为您学生的小萌新们说些什么呢?
陶老师:我可能更多的时间是跟大家在寒暑假见面,在未来的40多天里我每一天估计都会烦到大家,但希望在这段时间里大家能够玩的开心,成为好朋友,能够相互学习一起进步。
发布于:上海市倍顺网-全国炒股配资门户-专业股票配资论坛-配资门户公司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