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报)
转自:中国电力报
绿动中国五年路 能源答卷映初心
——我国能源行业绘就降碳减污扩绿新图景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正式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五年来,我国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全社会用电量中每3度电就有1度是绿电,新能源等技术装备领跑全球……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力量,我国能源行业、企业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在能源结构转型、科技创新引领和生态协同治理三大方面持续突破,交出了一份兼具“含金量”与“含绿量”的时代答卷。
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绿色动能澎湃崛起
五年来,我国能源结构加快从以煤为主向多元化、清洁化转变,风电、光伏、水电、核电、储能等多能互补体系逐渐成型。
煤电转型路径日益清晰。国家能源集团积极推进煤电与生物质等低碳、零碳能源耦合利用,其山东寿光生物质掺烧项目年消纳蔬菜秸秆52万吨,替代标准煤12.5万吨,既有效解决农业废弃物焚烧污染,又帮助农户增加收入。中国华能持续推动煤电低碳化改造,华能正宁电厂年捕集150万吨二氧化碳的CCUS项目已正式落地,为2027年实现煤电碳排放接近天然气机组水平的目标奠定基础。近年来,我国煤电逐步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煤电装机占比和发电量占比4年分别下降了13.5个百分点和4.7个百分点。
可再生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以前戈壁滩除了风沙啥都没有,现在光伏板一片连一片,还能养羊!”新疆和田牧民麦麦提明·阿卜杜热合曼的话,道出了新能源发展给当地百姓带来的切实改变。过去五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风电光伏每年新增装机先后突破1亿千瓦、2亿千瓦、3亿千瓦关口,实现台阶式跃升发展,发展速度和力度前所未有。能源消费“逐绿前行”,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用能实施清洁替代,全国能源消费中,非化石能源占比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持续增长。
▲从中广核宁海一市风电场高点俯拍。风场的建设完全融入当地的地理环境。霞光与风机交相辉映,清洁能源与可再生式的环保建设相得益彰。孙二平 摄
电网建设同样突飞猛进。今年6月,±800千伏哈密—重庆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产送电,让新疆的“风光”转化成电能,仅7毫秒就送达重庆;9月,世界规模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直流送出工程藏粤直流工程启动建设,工程建成后将向粤港澳大湾区负荷中心输送超430亿千瓦时电能,100%为清洁能源……五年来,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积极推进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和省间灵活互济工程建设,适度超前布局新能源配套主网架工程,加快配电网建设改造和智能化升级,打造适应大规模分布式新能源接入的新型配电系统。
科技创新驱动转型
激活绿色发展引擎
五年来,能源电力企业聚焦关键领域持续攻坚,有力推进核心技术装备“补短板、锻长板”,科技创新跑出了“加速度”。
关键能源装备领域,我国自主技术不断突破。以“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机组全面商运为标志,我国核电技术跻身世界第一方阵。东方电气集团成功研制出全球首台15兆瓦全自主可控F级纯氢燃气轮机,实现氢能燃烧零碳发电,为我国零碳能源体系建设提供关键装备支撑。
储能技术迈入大规模应用新阶段,有效破解新能源间歇性难题。国家电网在浙江三门投运电网侧储能项目,年调节绿电超6000万千瓦时,大幅提升区域电网对风光波动的适应能力。中国华能建成全球单机功率最大、效率最高的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年节煤可达27万吨。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约9500万千瓦,5年增长了将近30倍,相当于给新型电力系统配上了“巨型充电宝”。
氢能产业链条逐步完善,为零碳发展注入新动力。江苏南通建成“电氢耦合”公交系统,实现车辆运行全程近零排放;青岛氢能产业园推进“绿电制氢—光伏一体化”项目,形成发电、制氢、用氢闭环,年可产绿氢600吨,拓展了可再生能源多元化利用路径。2024年,我国氢能生产消费规模超过360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其中可再生能源制氢的产能超过全球的一半。
生态与能源协同
绿色效益惠及民生
五年来,能源电力企业跳出“就环保抓环保”的局限,将能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实现经济、环境与社会效益协同提升。
“光伏+生态”让荒漠变绿洲。国家能源集团在宁夏腾格里沙漠打造百万千瓦光伏基地,通过“板上发电、板间种植、板下修复”促进荒漠生态恢复。中国华能在云南普洱推行“咖光互补”,光伏板下种植咖啡,年发电量超5000万千瓦时,实现绿色电力与生态农业“双向奔赴”。
“能源+减污”让天空更湛蓝。中国大唐在青海都兰县投建清洁供暖项目,替代传统燃煤锅炉,为126万平方米区域提供零碳热源,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显著改善环境质量,提升居民幸福感。南方电网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成全国首座“金级碳中和”建筑,通过“导光管+分布式光伏+直流供电”系统,年发电26万千瓦时,有效减少建筑运行的碳足迹。
“绿色+民生”让百姓更幸福。中国石化在拉萨高海拔区域成功造林2.27万亩,苗木成活率突破85%,建成生态廊道37千米;三峡集团持续开展长江水生生物保护与增殖放流,推动长江刀鱼、中华鲟等珍稀鱼类种群恢复,助力渔民从“靠江吃江”转向“护江养江”,实现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良性互动。
五载奋进,绿潮奔涌。从传统能源转型到绿电规模领跑全球,从关键技术突破到多元融合惠泽民生,中国能源行业以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绿色变革,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站在五周年的新起点,中国能源人正以更坚定的决心、更创新的智慧、更务实的行动,持续书写“双碳”时代的绿色答卷,为建设美丽中国、推动全球能源转型贡献更多中国力量、中国方案。
倍顺网-全国炒股配资门户-专业股票配资论坛-配资门户公司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